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

  3月24日,本人在中國企業傢聯合會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專題報告會上,做瞭《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報告。現將主要內容擇要整理壓縮後,與大傢交流。

  首先談談對題目的理解。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不同於互聯網商業模式,不光適用於互聯網企業,也適合各行各業;介紹商業模式創新,不同於介紹商業模式本身,主要是談創新不同在什麼地方。

  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中心是圍繞做強做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主要涉及環境和系統兩方面的問題,前者相當於如來佛掌心,後者相當於孫悟空。

  因此我的報告也主要分兩個部分,一是商業模式創新的時代驅動因素,主要談激發創新的環境變化有哪些,相當於如來佛掌心上的變化;二是商業模式創新的動態趨勢,主要談企業系統本身的變化,相當於孫悟空的競爭力上的變化。

  一、商業模式創新的時代驅動因素

  商業模式創新作為企業面向變化的內部反應,受制於環境的變化。有什麼樣的環境變化,才有什麼樣的模式變化。企業如果隻是象孫悟空那樣埋頭提高自身競爭力,抬頭一看會發現沒有跳出如來佛掌心。如果如來佛掌心變瞭,競爭力就白提高瞭。互聯網帶來的變化,有相當一部分已超出瞭競爭力本身,屬於舞臺的改變。因此,首先要看環境發生瞭什麼樣的變化,企業需要選擇什麼樣的舞臺來發揮競爭力。我把這類環境的變化,歸納為如來佛的五大掌紋變化。

  1、企業內外融合引發產權變革

  首先從現象說起。互聯網上非常流行按使用收費,看似不起眼,實際背後醞釀著一場產權革命。它徹底改變瞭企業競爭力的實現方式。

  產權環境是企業競爭力的根本環境。不同的產權制度,會孕育不同的競爭力。工業化的產權制度被稱為現代產權制度,互聯網的產權制度是現代之後的更現代的產權制度。

  二者的根本區別在於,現代產權制度主要是圍繞所有權與經營權展開;互聯網的產權變革,卻是圍繞所有權本身展開,在所有權內部發生瞭核裂變,產生出支配權與使用權的兩權分離。按使用收費,就是按其中的使用權收費的意思。前提是支配權已經分離出來。

  從互聯網實踐看,雲計算(如SaaS)是這樣,軟件支配權不收費,按服務中的使用權收費。這產生瞭支配權與使用權分離這種奇怪的新現象。回顧歷史,我們赫然發現,在古羅馬法時代,人類是把支配權與使用權完全分開的。自1793年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宣言 》以來,支配權與使用權就一體化瞭。在整個工業化時期,人們很少想到在這裡作產權變革的文章。而恰在工業化完成後,支配權與使用權又神奇地分離瞭。蘋果公司從這種產權核裂變中,釋放出5600億美元的競爭力。

  這種產權裂變,與互聯網是什麼關系?我們看到,在工業化時代,以租代買,曾是所有權內部支配權與使用權的分離。例如中遠集運變擁有為控制,不買船,而租船,曾成功避開瞭金融危機風險。但是,馬斯基租給中遠集運船,同一個船不能同時租給兩傢。這是以租代買沒有引起產權變革的原因。

  但蘋果公司不同,平臺和開發工具不象船,可以零成本復制,一下就復制四五十萬次。這就改變瞭競爭力的條件。出現瞭STORE(重資產)與APP(輕資產)的分離。蘋果不進行兩權分離,重資產隻能給內部開發者使用一次,產生一次增值收益;而進行兩權分離,可以零成本讓外部開發者免費使用四五十萬次,隻要其中一個零頭的使用產生瞭收益,從收益中回報30%給蘋果,蘋果的現金就超過瞭美國政府。

  可見,互聯網產權變革的前提,是對應支配權的生產資料(固定成本、重資本)可以零成本復制。這就是生產力改變帶來生產關系的調整。

  2、壟斷競爭融合引發市場結構變革

  互聯網帶來的第二個競爭力背景上的變化,是出現瞭新的市場結構。在工業化條件下,市場隻有三種市場結構,即完全壟斷、完全競爭和壟斷競爭。但互聯網帶來第四種市場結構,這就是新壟斷競爭結構。其特點是統分結合雙層經營:即平臺自然壟斷,應用完全競爭。典型如蘋果的APP STORE。STORE是壟斷的,而APP是完全競爭。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如騰訊、阿裡巴巴等,基本都是這個模式。互聯網免費模式,就是以新壟斷競爭結構為前提才得以成立的。

  新壟斷競爭與張伯侖時代的壟斷競爭的區別,就在於老的壟斷競爭不區分平臺和應用。沒有出現平臺免費而增值業務收費的競爭方式,而是采用品牌和廣告來進行差異化運作。

  3、規模范圍融合引發企業戰略變革

  互聯網帶來的第三個競爭力背景上的變化,是出現瞭新的企業競爭戰略。競爭戰略是競爭力的基本面,競爭力在孫悟空層面,競爭戰略在如來佛掌心層面。互聯網創新出一種波特沒有識別出來的,教科書也沒有的基本競爭戰略。這就相當於把如來佛掌心改瞭。不在一個平面競爭瞭。

  這涉及錢德勒的范圍經濟與波特的差異化戰略結論相反的問題。前者認為越多樣化,成本越低;後者認為越多樣化,成本越高。互聯網的實踐證明,錢德勒是對的,更符合互聯網條件。由此產生瞭低成本差異化這種波特完全不認可的新戰略。互聯網企業基本是在低成本差異化這個基本面上設計競爭力模式的。跟傳統企業好象京劇《三岔口》一樣,各打各的。

  4、平臺應用融合引發企業模式變革

  互聯網帶來的第四個競爭力背景上的變化,是產業與企業之間的業態發生的變化,產生瞭平臺基礎業務與應用增值業務的分離,以及分離基礎上的相互融合的業態。如阿裡巴巴平臺與網商店主構成的商業生態系統。對競爭力背景的直接改變,是出現瞭商業性的準公共產品提供者。

  5、線上線下融合引發業務模式變革

  互聯網帶來的第五個競爭力背景上的變化,是以O2O為代表的線上線下融合。在為一對一營銷服務的大數據業務支持下,數據業務將日益成為各行各業的核心業務。出現各行各業傳統業務零增長,而數據增值業務高速增長的新競爭景觀,如電信業出現的形勢。

  二、商業模式創新的動態趨勢

  這一部分本來分為三個小部分,沒有篇幅展開瞭,隻介紹其中一個部分的結論。

  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林林總總,這些年看下來,看出一個規律來。可以用來概括各式各樣的互聯網模式(不包括沒有發揮互聯網所長的模式)背後的總的原理。

  典型的互聯網模式,第一個創新點,在於調節企業的報酬遞變狀態。一種是報酬遞減(馬兒跑得快,全在多吃草),一種是報酬遞減(張樂平:《馬兒不吃草》)。調節方法是,將初始固定投入縮小,邊際投入加大,一定是報酬遞減(或不變),這是新古典經濟學的結論;但如果反向調節,擴大初始固定投入,縮小邊際投入,一定是報酬遞增,這是新增長理論的結論。免費模式,就是這一規律的體現。QQ用較大的免費平臺,中間通過API,與較小的諸多收費增值業務對接。

  第二個創新點,在於調節報酬遞增的方向。一種是規模報酬遞增(通常用於降價競爭),一種是范圍報酬遞增(通常用於提價競爭)。調節方法是,把固定投入構成的核心業務平臺,由實體核心業務,調整成數據核心業務,將穩定產生范圍報酬遞增效果。即越差異化、越提價,成本反而越低,收益越高。典型就是蘋果模式。包括寶潔、IBM采用的眾包模式。

  總的來說,企業做大做強做活(或叫做優),這個優(或活),主要就是通過上述內外兼修式的調整,而轉型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