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賣的是需求還是創意

  新的iPad於上周發表上市,由於規格並沒有突破性的差異,而且新品的名稱定為New iPad而非先前預期的iPad 3,引來市場上不一的評價。自從蘋果推出i系列商品(特別是iPhone及iPad)後,都引領市場潮流,甚至前蘋果執行長賈柏斯曾說,消費者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蘋果的設計資深副總裁Jonathan Ive也說,蘋果不做焦點團體的市場調查,因為消費者不夠資格來協助設計蘋果的產品。

  的確,蘋果自iPod開始的商品,都牽引著市場的脈動,甚至改寫瞭產業的定義。與其說市場在預測蘋果的新商品,不如說市場在期望蘋果又會拿出什麼超乎預期的商品。所以本次的New iPad上市,個人不認為規格差異的幅度或命名值得討論,隻要其他競爭品牌一直在追逐蘋果所開出來的道路,蘋果的商品隻要在質量上不要出問題,New iPad在市場上狂賣的景象就可以被預期。

  先來談談蘋果的商品到底是找到消費者需求或是創造消費者需求。消費者的確不知道未來的商品可以變得如何便利,但是未來商品是否具有市場性,決定者還是消費者。賈柏斯當然是個卓越的發明傢和營銷業務專傢,每回推出新商品都引起驚呼,隻要開一場記者會所創造的媒體報導與消費者關註,遠遠超過別的品牌花費數千萬元打廣告的效果。但即使是賈柏斯,在其一生中所創造出來的商品,也不是全部成功,而且,我們絕大部份的人都不是賈柏斯。所以不要輕忽消費者的需求,即使是要開發新的消費者需求,也必須要從瞭解消費者開始。

  再來看看想與蘋果競爭的品牌,一直被迫在蘋果所訂定的市場規則下追逐。蘋果的商品若仔細來看,還是有跡可循。iPod是改良瞭walkman的體積及容量問題,同時掌握瞭大量下載網絡音樂的遊戲規則;iPhone是結合瞭網絡與手機,同時用應用程序下載,改寫瞭智能型手機的定義;iPad則是結合瞭電子書與筆記本電腦,抓住瞭消費者想隨時上網的大宗需求。每一項i商品當然都是新的創意,但也是看到瞭現有商品的不足,同時結合新科技的機會。其他品牌的商品若都走在蘋果規劃的路上,由於品牌力不足以與蘋果抗衡,在競爭上自然居於劣勢。要真的想突破蘋果商品的勢力范圍,在研究與追逐蘋果的商品外,仔細審視消費者需求,結合可行的新科技,才有機會改寫市場規則。

  蘋果的新商品都帶著新觀念而來,應用程序的自由下載,則讓我們省思在3C商品的市場,硬件規格差異很難獨領風騷,消費者買的已經不隻是硬件而是軟件。當硬件變成配角時,制造業服務化就變成新思維,如何將制造業當成服務業來思考創新,將是未來硬件業者不得不面對的狀況。市場永遠是被改寫規則的人所掌握,但消費者是否接受新規格,決定權還是來自於消費者本身。不要隻看到蘋果的創新,而要回歸基本面看看消費者要的是什麼,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才有機會成為創造市場遊戲規則的人。

  奔馳近期推出新的商品B-Class,新廣告倒是有點挑戰NCC尺度的感覺。近年來奔馳品牌轉往年輕化的傾向很明顯,但一個必須兼顧不同產品線的老品牌要如何轉型?下周跟各位分享個人的看法。也歡迎讀者來信告知想要瞭解的營銷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