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如何改變世界

  如果說幾年前,人們對社交網絡的社會影響力還持懷疑態度的話,如今已經沒有太多人懷疑他的威力瞭。我們的生活正在被各種形式的社交網絡影響著,從facebook到人人網,從MSN到QQ,從Twitter到新浪微博,社交網絡的形式也在發生變化。各種各樣形式的社交網絡正在改變世界,不僅改變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也改變瞭媒體傳播和市場營銷的方式。

  社交網絡是伴隨著web 2.0的浪潮興起的。2004年,Facebook誕生於哈佛校園,那一年也被稱之為web 2.0元年。在此之前,已經有myspace、friendster和linkedin相繼創業成功,他們都是典型的web 2.0網站。在此之前的一些即時通訊工具,比如MSN和QQ,也具有越來越多的社交網絡特性。後起之秀的twitter和新浪微博,則是媒體和SNS的完美結合。

  社交網絡不僅僅是我們通常說的SNS,凡是所有能夠連接人與人的媒介,都可以稱之為社交網絡。互聯網媒體的發展經歷瞭三個階段:最早是以Yahoo為代表的門戶網站,他們以網絡新聞和分類搜索取勝;然後是以Google為代表的搜索引擎,他們以超強的計算能力取勝;第三階段則是以Facebook為代表的社交網絡,他們建立的是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社交網絡連接是人與人,因此其對人粘性都要高於其它互聯網形式。據統計,Facebook的用戶中,超過50%的人每天至少會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在線,這種粘度是Google都不及的。如果說Google記錄的是這個社會的信息脈動,那麼以Facebook和twitter為代表的社交網絡不僅僅記錄瞭信息的脈動,而且這些信息背後的人是可以接觸到的,這樣的影響力更大。

  雖然Facebook目前的用戶已經達到5億,而且曾經一度超越Google成為全球流量最高的網站,但Facebook的威力還遠未發揮出來。因為Facebook還沒有進入三個人口大國中國、日本和俄羅斯,而且這三個國傢都有非常成功的本土社交網絡。如果Facebook進入這三個國傢,Facebook的用戶數超過中國的人口數隻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這種力量是強大的。

  在這個時候,簡單地質疑社交網絡的發展前景和盈利能力,其實是一件短視的事。同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很多次瞭,門戶網站、電子商務、搜索引擎都是在成功獲得龐大流量之後才盈利的。現在,社交網絡已經獲得瞭龐大的流量,盈利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真正的問題是,社交網絡應該用什麼方式來盈利,這是值得每個從業人員考慮的問題。

  最新一期的《哈佛商業評論》的前瞻思維文章就是《社交網絡的世界地圖》。在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不同國傢利用社交網絡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在五種社交網絡習慣撰寫博客、管理社交網站個人資料、分享照片、分享視頻以及發佈微博中,亞洲人比歐洲人更願意去分享自己的博客、微博和個人信息。也就是說,社交網絡在亞洲應該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目前的社交網絡還是非常不完善的,充滿瞭喧囂和娛樂化的色彩,僅僅是在擴展關系,而關系的深度、共鳴和意義都沒有得到增加。互聯網的前景本不該如此,它應該通過建立更加深入、牢固、有意義的關系,從根本上將人、社群、市民社會、企業和國傢重新聯系起來。其實,真正的社交媒體與與信任、聯系和社群有關,這才是社交媒體的未來。

  在這個專題中,我們還討論瞭很多問題,包括社交網絡的發展前景、社交網絡的營銷用途,以及社交網絡的盈利路徑,甚至包括Facebook的創業故事。這些文章從各個角度來分析瞭,社交網絡不僅僅是創造瞭像馬紮伯格這樣最年輕的億萬富豪,也極大地改變這這個世界的面貌。他使得人與人之間更加密切,信息更加透明,同時也在推動這社會的民主。

  別急於下判斷。這種改變才剛剛開始,未來的路還有很長,讓我們親歷並見證這種變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