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臺:QQ圈子將會是一個智能的平臺

  社交是人類的一個最基本的需求。但是,自然給我們人類的大腦,隻能讓我們維系150-200個左右的好友。超出這個范圍,就會有好友慢慢地被淡忘。很多社 會群體的平均大小是150,這個數也被稱為頓巴數(Dunbar Number)。例如,公元前6000年左右,中東地區新石器時代村落的人數大約在120-150人之間。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軍隊的一個基本作戰單位 的人數大約為130。20世紀50年代以來,社會學傢瞭解到,150-200人之間的公司可以基於人際關系運作,一旦超過,就需要各類等級制度和管理結 構。

  在近代以前,絕大部分人生活在150-200人之間的固定圈子裡。圈子裡的人之間有著良好的人際關系,而與圈子外的人很少有聯系。因此,他們僅僅用大腦就可以管理整個圈子中的社交關系。當然,在這150個人中也有親疏不同。其中最親密的,大概包括3-5人,組成一個很小的核心圈。其次是稍大一些的圈子,大約30-50人。再次就是整個圈子。

  但是,現代社會的流動性改變瞭這一切。我們隨著成長,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圈子遷移到另一個圈子。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們在一個地方出生和長大,去一個新的地方求學,認識新的朋友。畢業後,我們再去一個新的地方工作,認識新的同事在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會有好友,也會有密友。但是隨著遷移,舊的好友慢慢地被淡忘。Dunbar等人指出,每年我們會遺忘大約15%的好友,而舊時的密友也會從我們社交圈的中心,慢慢地退到圈子的邊緣,甚至最終消失。

  遺忘舊朋友並不是唯一的問題。當我們到一個新的地方,需要結識新的朋友,融入新的環境,這一過程又變得有些吃力。盡管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但是,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仍然是結識朋友的主要手段。據研究統計,我們每天40%的時間,隻用來和5個人打交道。而這5個人,往往還是我們的密友。在現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時代,面對面交流,對於快速地結交好友而言,效率顯然有些低下。

  我們期望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可事實上,我們正處在一種難交新朋友,忘卻老朋友的尷尬處境中。現在社交網絡類的網站和軟件,正在努力地幫我們改變這種尷尬的處境。通過社交網絡,我們可以添加相當多的好友,數百個甚至數千個。這似乎解決瞭我們的問題,但這隻是表面現象:實際上,我們還是管不過來。在一個成熟的社交網絡中,用戶的平均好友數僅為120-130。當好友數超過150-200,有些好友幾乎就認不出來。這昭示瞭一個可笑的,但是卻不得不讓人接受的事實:社交網絡的確進化到瞭21世紀,可是我們大腦,並不比幾千年前有多大的改觀。看起來,頓巴數就像個魔咒。盡管我們做瞭很多努力,仍然擺脫不瞭。

  可是,為什麼我們不直接把我們的生活圈子(包括過去的、當前的、正在進入的)直接地在社交網絡中列出來呢?那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很好地管理和識別我們多年來積攢的好友,有些也許已經淡忘,但是當把他們放回到他們所在的圈子中時,那些忘卻的姓名將再度清晰;我們也可以利用圈子中人脈的力量,去尋找失散多年的好友;我們也可以跟舊時的玩伴分享現在的故事,他們也一定很渴望知道我們的近況;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隻需要加幾個QQ好友,圈子就能為我們展示更多的潛在好友,幫助我們快速地融入新的環境是啊,為什麼不呢?

  QQ圈子,就這麼誕生瞭。

  理念到實現的距離

  理念到實現的距離,是一個合適的技術方案。QQ圈子的計算思想很簡單:第一步,找到可能的圈友;第二步,分圈。

  尋找可能的圈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眾所周知,QQ使用的賬號是QQ號碼。正是QQ號碼,天然地成為瞭尋找好友的障礙因為我們並不知道他們的QQ號碼是多少。但是,我們相信,如果他們有QQ號碼,總會有人知道。而這些人,就藏在我們的好友列表中。換句話說,那些失散多年的好友,很有可能就藏在我們的好友的好友(下文稱為潛在好友)中。經過長期的數據分析和評估,我們最後做瞭個簡單而又有效的設定,那就是把我們的圈友限定在好友和與我們關系緊密的潛在好友中。基於這個圈友列表,我們又設計瞭一套嚴謹的清洗、篩選和過濾算法。設計這些清洗、篩選和過濾算法的目的,一是為瞭保護隱私,二是為瞭提高推送的準確度。

  分圈是最關鍵,也是最難的步驟。在真實的社交網絡中,同一個圈子的人彼此熟識,而不同圈子的人之間,卻鮮有交情。映射到QQ的賬號體系中,這就等價於,同一個圈子的人互相加為好友,而不同圈子的人則彼此為陌生人。這一從現實生活中得來的經驗,是我們整個分圈算法的基本假設。

  其實,基於這一假設的分圈算法並不罕見。學術界對與社交網絡的分圈算法早有研究,其中較為流行的是Newman等人提出的分圈算法。我們在初期也嘗試瞭Newman等人的方法,卻發現這個算法比較消耗計算能力,而分出來的效果,遠遠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我們還嘗試瞭文獻中的另外一些方法,如Raghavan 等人的一種隨機擴散算法等。Raghavan 等人的算法大幅度地減少瞭運算量,可惜分出來的效果,仍然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我們想要展示的圈子,要更好一些,更準確一些。

  最後我們決定自己開發一套算法。經過長時間的嘗試和實驗,我們設計瞭一種找朋友算法。如同已有的社交網絡分圈算法,找朋友算法隻使用瞭QQ號碼之間是否為好友這一最簡單而直接的數據。這一算法的計算相對簡單,效果卻優於我們嘗試過的所有方法。在算法裡,每個圈子都在通過找朋友讓自己變得更好。這裡好的標準,也就是讓圈子內的好友聯系盡可能地緊密,而與圈子外的好友則盡可能地沒有聯系。

  為瞭能讓大傢更好地識別圈子和圈友,我們還設計瞭特別的算法,嘗試為圈子和圈友提供參考名稱。在算法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花瞭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保護隱私。例如,在一個圈子裡,隻有大部分圈子成員對某一個圈子成員都使用嚴格相同的備註名,這個備註名才會被聚合出來。而且這個備註名也僅僅隻展現給這個圈子中的核心成員。所有的名稱也都經過瞭非常嚴格和全面的臟詞、敏感詞等的過濾。此外,我們還基於小世界網絡的理論精心設計瞭圈友的排序。我們還做瞭智能備註這樣的功能,如果你願意,可以快速地將圈子上的備註名復制到QQ的好友列表中

  新的開始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瞭幫助我們有限的大腦來應對現在多變的社交環境。QQ圈子將會是一個智能的平臺。這個平臺可以輔助我們做很多瑣碎的,有時也很困難的事情:譬如分組,備註,尋找好友。這個平臺可以集成好友的通信方式,也能集成好友的消息動態,省去我們到處檢索和瀏覽的精力。這個平臺可以幫助我們維系現有關系,重拾失散的好友,也能幫助我們探索更多好友,拓展我們的社交網絡。這個平臺能幫助我們盤活我們的社會資本,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精彩!

  QQ圈子,將是一個嶄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