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推廣常見的幾個誤區

  新產品上市,對於廠傢而言無異於出於幾個目的:打擊競品同類產品,提高市場份額;增加產品結構,提高競爭力;開拓空白市場,增加利潤來源。那麼,在產品推廣的過程中,常見的幾種誤區主要有以下幾點,以便借鑒。

  【誤區一】同一渠道品類集中,定位不清。

  【案例一】 A企業是當地一傢集生產、加工、科研、物流的果汁企業,旗下xx果汁在當地享有盛名,市場占有率曾高達80%以上,受當地人的喜愛和追捧。隨者國內國外的幾個巨頭企業的進入,A企業的銷售份額曾一度受到考驗,為維護自身的市場地位,A企業決定開發新產品,打擊競品。具體實施如下:

  1、A企業xx果汁主要定位在低端,規格580ml,終端價格2.3元/瓶。為產品能更好的向高端延伸,A企業決定生產一款高層次產品,以便相互照應。

  2、A企業主要以小瓶裝飲料和中瓶裝飲料為主,主要定位於傢庭必需產品,規格比同類品牌要多一些,價格也便宜一些。沿這個思路,這一款新產品也是定位於傢庭必需飲料用品,規格2.5L一瓶,價格在5.2元/瓶左右。

  按照A企業的思路,根據現有成熟渠道推廣一個新品應該是易如反掌的。事實情況也是如此,江禮坤新品上市三個月,連續銷售額超過500萬,完成瞭上市第一階段的目標銷售額。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中瓶果汁的銷量卻急劇下滑,反倒給瞭競品打入市場的機會。經過分析,問題主要在於:

  A企業的優勢在於小、中瓶水的規格和價格上占有絕對優勢,由於定位於傢庭日用飲料,所以價格或包裝、規格對目標消費群體會比較敏感。中瓶果汁飲料的規格在於1.5L,終端價格在4.7元/瓶左右,而大瓶包裝的規格在2.5L,可價格卻比中瓶果汁高出0.5元,對於傢庭購買者來說,購買大瓶果汁明顯比中瓶的合算多瞭。

  雖然這次新品推廣中,也取得瞭不小的業績,但總體來說這是失敗的。一個成功的產品推廣,應該是根據市場的需求,在消費層次或需求上有所劃分,滿足不同階級的需求利益點出發,這才是成功的新產品推廣。

  【誤區二】目標消費人群模糊,造成無效鋪貨。

  【案例二】

  JG公司代理國內知名白酒品牌K酒,年銷售額在2000萬左右。自2009年廠傢推出一款中檔白酒,JG公司的銷售任務便水高船漲飆升到6000萬,完成不瞭銷售目標便取消代理權。我們先分析一下該公司及當地的背景情況:

  1、JG公司是一個二級城市的白酒代理商,代理白酒品牌總計23個,而主營業務的60%銷量卻來自於K酒,也就是說K酒是JG公司的支柱品牌。

  2、JG公司的渠道網絡成熟,與當地終端的客情極好,產品主要流向在產品的傳統渠道,所代理品牌大部分是低端產品。

  3、K酒在當地已經運作12年之久,價格適宜、口感清淡,深受當地居民的喜愛。而推出的新品在別的區域市場取得瞭不錯的業績。

  JG公司的王總是以白酒代理起傢的,運作白酒已經二十多年,經驗豐富,人脈廣。這次的新品推廣,一方面是自己有著豐富的運作經驗,另一方面是廠傢許諾給予優惠的價格和促銷政策,王總決定大幹一場,做好產品推廣。可經過二個月的產品鋪貨,王總發現終端退貨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難道是產品的質量有問題?王總決定親自去看市場。

  1、JG公司所代理品牌主要是低端產品,價格普遍在20元以下,而這款終端產品的定價卻在45元,消費者一時間難以接受。

  2、銷售渠道有問題,王總一直走低端產品路線,而銷售終端所售賣的產品也是一個銷售穩定的產品,由於新產品剛上市,價格又居高,所以終端不願意接受。

  3、產品大面積鋪市,不斷的退貨導致瞭銷售人員積極性不高,產品銷售也越來越差,導致退貨也越來越多。

  可以看出,這次的新產品推廣是失敗瞭。做慣瞭傳統流通渠道的王總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何會失敗。主要原因在於他沒有對市場進行詳細的調查與分析,而盲目進行鋪貨。也就是說他沒有進行對消費人群進行分析,包括購買力的分析、消費心理分析、購買地點分析,這是他之所以新品推廣失敗的原因。

  【誤區三】隻鋪貨,不回款

  【案例三】老吳是安徽H縣的休閑食品經銷商,從事商業經營已經二十餘年,真可謂老謀深算。這不,該縣雖然隻有80萬人口,但老吳的年銷售額卻在600萬之上,而且以5%的速度增長。安徽自古是經商觀念極強的省城,雖然經商的人才很多,但老吳總是能技高一籌,事事搶占先機,贏得瞭市場。而在某一次的新品推廣上,老吳卻栽瞭跟頭,另人深思。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老吳代理某知名熟食面包已經十餘年,因為廠傢倡導深度分銷要縮小其的銷售區域,盡管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現,但老吳卻已經多瞭一個心眼,不能老是受廠傢的掌控,所以經過1年多的考察和市場分析,老吳決定開發一個新產品,並親自操作,希望能打開局面,以免受制於人。新的設備、新的廠房、新的辦公室已經成立,老吳似乎看到瞭美好的前景。新產品生產後,老吳開始組織人員進行鋪貨,為能順利打開市場,老吳開會時決定,鋪貨時可以允許賒銷。隨著時間的推移,鋪貨活動進入瞭高漲期,H縣及外圍市場的鋪貨率已經達到瞭80%以上,產品的賒銷率也高達60%,盡管如此,市場的表現卻令老吳大跌眼鏡:產品動銷率低、質量不穩定、客戶抱怨得不到解決,最重要是貨款回收難!因為長期收不回貨款,新廠房也停止瞭生產,資金鏈開始斷缺,最後老吳不得不終止瞭該項目。迄今為止,老吳一直想不明白,與廠傢合作瞭數十年,廠傢第一次鋪貨也是賒銷(鋪底),為什麼自己鋪貨賒銷卻沒有效果。

  以上案例說明瞭,鋪貨時回款的重要性。老吳這次的鋪貨不回款的教訓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值得說明的是,雖然廠傢鋪貨也可以賒銷(我們俗稱鋪底,就是第一次進貨可以不用給現金),但是廠傢對於終端掌控具有可控性,對於信用管理具有一套安全措施。而老吳的盲目鋪貨不回款,在終端掌控能力差,信用制度沒有建立並完善之前,失敗是遲早的。這也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

  【誤區四】註重開發,忽視維護

  【案例四】楊老板是M省的Q啤酒總經銷商,M省的啤酒市場潛力巨大,市場容量居全國前五名。在M省,Q品牌的年銷量雖然隻有15萬噸,但對於領導品牌K品牌而言,卻是一個令人不可小覷的競爭對手。Q品牌的主力啤酒品牌共5款,主要在中檔檔次以上,09年公司為豐富產品線,研究並開發瞭一款啤酒:在傳統啤酒下引入茶味,成為瞭一款既具有啤酒味又具有茶香味的高檔啤酒。而這次公司也下瞭死命令,新產品推廣第一階段銷量必須達到4000萬!楊老板是公司的元老級經銷商,公司對其寄予厚望,不僅給他增加瞭人手,而且額外增加瞭許多促銷贈品。在第一階段鋪貨過程中,靠著專業的銷售人員和良好的終端客情,新產品也順利進入瞭市場,市場鋪貨率達到50%以上。高調的鋪市活動引起瞭競品K品牌的註意,並開始反擊,簽訂渠道陳列活動。而此刻Q啤為瞭能穩定鋪貨率,加大瞭鋪貨的范圍,江禮坤隨著鋪貨的范圍加大,人員逐漸失調,市場維護不到位,終端表現差,進貨終端拒絕二次補貨,楊老板的此次鋪貨以失敗告終。

  此次,楊老板的鋪貨失敗主要在於註重市場開發,忽視市場維護。由於Q品牌進入M省的時間短,市場基礎弱,群眾接受正屬於認知過程。競品K品牌為反擊,與零售終端簽訂渠道陳列協議,把Q品牌的這款啤酒從貨架上趕瞭下來,終端表現差,與消費者接觸少,自然動銷率低,而終端老板拒絕二次補貨也成為瞭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