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太效應”看活動營銷

  馬太效應是什麼?活動營銷是什麼?馬太效應與活動營銷又有什麼關系?如果看到這個標題,還有點迷茫的話,讀過新活動傳媒董事長王偉的新書《活動的力量》,你大概就會明白瞭。

  首先問你一個問題,走到城市繁華地帶的美食街,怎樣又快又準找到最美味的小吃呢。你可能會回答,哪傢排隊多就往哪兒去,一定錯不瞭。為何?大傢普遍認為好的,那肯定有它好的價值,從眾心理會驅使你做這樣的選擇。這也是馬太效應的一種表現。

  馬太效應泛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多者更多、少者更少好者愈好、壞者更愈的現象。其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效應與平衡之道相悖,是社會生活中一條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則。

  對於領先者來說這就是一種優勢的累計,當你已經取得一定成功後,那就更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強者總會更強,弱者反而更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強者隨著積累優勢,將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淘寶的店主們就充分利用瞭馬太效應,當寶貝上架後,最好的營銷方式就是想辦法提高月銷售量,通過熟人朋友多拍幾件,銷量就是營銷的重要渠道。

  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認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在傳播和營銷中,馬太效應是一種普遍現象,這實際上是因為人的從眾心理和從上心理在作祟。比如奧運會、世界杯全球媒體都會爭相去報道,老百姓爭相收看。而我們自己國傢的一些球賽如CBA、甲A等賽事即便我們的 CCTV5興趣也不大,據說每次轉播不但賣不到任何轉播非還可能需要賽事舉辦方提供數額不小的占頻費。同樣王菲、張學友演唱會一票難求。而有些演員開歌唱則隻能是自娛自樂瞭。我們在購買產品是也通常會遇到類似心理,如果大傢都說好的,那我們會不假思索的對某品牌產生好感,反之即便貨真價實也可能門前冷落。

  對於活動營銷來說,馬太效應也始終貫穿全程。活動營銷說到底是整合各種資源吸引媒體、受眾的參與,從而在這個過程中植入主辦方的訴求。把握我們組織的活動究竟能有多大吸引力?我們整合的資源是不是媒體關註的?我們的策劃理念是不是受眾可以接受的?這些問題我們都需要根據馬太效應力來進行相應的策劃。

  活動並不是越多越好,好活動有一個就可以形成馬太效應,其他的均隻起輔助作用。

  理念也不是越多越好,一個明確的理念主導,就可以形成強有力的效應。明星更不是越多越好,媒體關註的明星往往就是一個或幾個。宣傳上有一個臨界點,前期需要集中投入,當形成瞭社會熱點時就可以主動吸引媒體瞭。

  所以說,隻要發現一個優點,將這個優勢無窮放大,就可以遮蓋其他的劣勢瞭,正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