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公司工作四年,如何賺百萬

  有人在Quora問瞭這個問題:What startup could make me a millionaire in four years if I got hired as an emplyee today?

  Symbolic Analytics的創始人Brandon Smietana在下面做瞭很長的回答,內容很精彩,不過請勿對號入座:

  大多數創業公司的退出(exit),都是通過MA(並購),而不是通過IPO(首次公開募股),現在大多數的MA價格都低於3000萬美元,最典型的價格是1500萬美元,現在我們來假設一個最樂觀的退出案例,從其中的數據中算出,我作為創始人和CEO,能夠拿多少錢;從而計算出,你,作為一個員工可能賺得的利益。

  (一) 假定案例

  1)我拿到1000萬的投資。

  2)投資人擁有公司50%的股權(樂觀估計)。

  3)我將公司以3000萬的價格出售。

  4)我擁有30%的外流通股(Outstanding Share) ,非常樂觀的估計。

  投資人還擁有優先股,通過並購,他們首先把自己投入的錢收回來,然後再參與省下的股權收益分紅。

  1)在3000萬的退出中,投資人首先拿回他們投入的1000萬,剩下2000萬。

  2)然後,優先股股東吃掉省下2000萬的50%的利益分紅,於是他們拿走另外1000萬。

  3)現在,整個脫售的現金隻剩下1000萬,分享這份利益的關系者包括大眾股東,公司員工江禮坤,創始人和管理團隊。

  我,作為創始人和CEO,享有最多的普通股股權,價值這1000萬美元的大概600萬。省下的400萬利益歸屬其他所有的普通股股東(包括所有的公司員工)

  最典型的早期員工,在利益分紅中能拿到的資產不足CEO的1/30,因此,一位非常重要的早期員工,能夠從脫售中取得20萬美元的利益。

  現在,讓我設想得不那麼樂觀,相對實際一點。70%進入A輪融資的創業者,除瞭工資,其他什麼利益都無法從公司獲得。因此作為一名員工,

  1)有70%的可能,如果你在A輪融資的時候加入創業公司,你的普通股是沒有價值的。

  2)與A輪以前的早期員工相比,A輪以後的員工通過股權或者期權能拿到的利益要少很多。

  3)在A輪融資以後,新員工能夠拿到的最好的股權大概在0.3%左右。

  4)無論什麼樣的員工,他們的股權都會在管理層更換或者新一輪融資中被稀釋。

  (二) 如果我進入的公司是下一個Facebook呢?

  矽谷在過去的十年裡發生瞭驚天動地的變化。這些變化,同時作用並且影響著IT員工們能從公司那裡獲取的利益。

  如果你在1998年以前(包含1998年)加入瞭一傢在將來很成功的創業公司,那你一定已經賺瞭很多錢。但是,如果你加入的是Facebook,你所能獲取的利益價值可能就無法跟前者媲美瞭。那麼,那些加入下一個Facebook的哥們兒,希望可能就更小瞭,以下是原因:

  谷歌的早期員工在加入時,谷歌的估值還很低。

  1)谷歌的估值,一路從4000萬漲到瞭2000億。

  2)那些最早加入谷歌的清潔工,從谷歌獲得價值1000美元的股權,在2008年也價值400萬美元。

  3)一個獲得瞭5萬美元股權的工程師,他的股權在2008年價值1億美元。

  4)谷歌的大廚也獲得瞭價值2800萬的股權。

  有四點原因說明,谷歌的員工為何能夠金融上收益如此好:

  1)他們在公司處於很低估值的時候獲得股票期權。

  2)從A輪融資到現在,谷歌的估值漲瞭4000倍。

  3)公司員工以人為的超低協議價格獲得購買期權(大概隻相當於每股股價的1/10還要低),因為當時IRS(美國國稅局)的409(a)條款還不存在呢。

  4)由於協議價格足夠低,因此員工在行權時,繳納的是資本利得稅15%(Capital Gain Tax),而不是收入稅50%(Income Tax treatment)。

  當谷歌發行股票給他的員工時:

  1)公司處於低估值階段,而非後來的頂峰估值階段。

  2)那時,美國國稅局還沒有執行409(a)條款,409(a)條款明確規定瞭員工期權的估值。

  在十年以前,創業公司都會以低於估值的協議價格發給員工期權,以吸引有識之士。員工因此有可能通過公司IPO而一夜致富,他們行權的協議價格大概之相當於估值價的1/10。

  而到今天,這麼做就是不合法的瞭。現在,公司的主管們,依據83(b)條款,依然有權通過限制性股票(restricted stock)獲得低估股票(undervalued stock);但是,現在獲得將理性期權(Incentive Stock Options)的員工,就必須遵循IRS的的409(a)條款。同時,現在的員工,在行權時更可能繳納50%的收入稅,而不是15%的資本利得稅。

  隨著更高的早期估值,現在的員工已經不太有可能有現金能夠行權,而且也不太有可能繳納資本利得稅,一般都繳納收入稅。409(a)條款通過明確規定,也防止瞭員工行權價像十年前那麼低。現在,一個創業公司的員工,如果行使價值200萬美元的ISO期權(國際標準期權),在繳納瞭加州稅或者德州稅之後,仍然可能面臨50%的收入稅。

  一般情況下:創始人和主管們獲得的是依據83(b)條款的限制性股票(Restricted Stock),並且繳納的是15%的資本利得稅,員工則更可能時取得福利期權(Incentive Options), 稅率相對更高。

  因此,作為一名員工,即便有一天你的公司被賣瞭,你也可能要繳納50%的收入稅。

  200萬瞬間就隻剩100萬,而現在,舊金山的房價是300萬。

  (三)創業公司估值之於員工的影響

  以前所有關於谷歌員工勝出的理由,現在都有可能不復存在瞭。

  新的創業公司,如Facebook,獲得很高的早期估值,因此,早期員工能獲得的利益相比以前的創業公司,就少很多瞭。

  更重要的是,現在隻有越來越少的大型IPO,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小型MA。

  圖片一: 1992年 2009年 風險投資也IPO和MA交易的比例

  大多數公司並沒有谷歌和Facebook那樣做得很好。即便在Facebook,也隻有一小部分員工積累財富。

  Zuckerberg在Facebook的股權大致相當於Facebook所有非主管的員工股權的總和(24%vs30%).。前50個Facebook的非主管員工所獲得的股權,差不多相當於後面25000個員工的總和。

  股權就是金字塔,越升一級,差俱就越大。

  在一個以3000萬被並購的公司退出案例裡(見上),一個很成功的MA退出。公司的CEO也差不多隻能賺600萬美元。

  (四)創業領域與員工回報的關系

  有很多創業公司紮根在大眾互聯網領域(Customer Internet Space), 但是這個領域的投資回報率也最低。就拿Facebook舉例(最成功的消費者互聯網公司之一),它從每一個月度活躍用戶那裡隻能產生3美元/年的利益。

  很少的大眾互聯網公司能夠通過廣告獲得盈利,像Ad.ly, Digg, Myspace, Twitter,還有很多其他的公司都很難達到大規模盈利,即便是用戶量非常龐大。

  一個大眾互聯網公司,如果每個月的活躍用戶數有50萬,依照Facebook的盈利推算,一年的盈利也隻有150萬美元。因此,不要把大眾互聯網當做救命稻草。

  現如今,B2B/SaaS模式,以及生物技術市場,仍然能夠在市場上攫取上億的資金,但是,很少有人能有能力和經驗在這個市場裡把公司做起來。但是,在這領域,卻有比大眾互聯網市場更多的盈利機會。

  最有盈利空間的市場,最難發現創業公司。特別是,金融領域每年攫取的利潤占全美公司利益的70%,但是,在矽谷卻很難發現金融創業公司,即便有,也基本是大眾金融服務。

  Protip: 從數據和理論上看,如果你是A輪以後加入大眾互聯網公司的員工一枚,你的股權幾乎就不值錢瞭。